




- 整體
- 毛發
- 顏色
- 頭部
- 眼睛
- 耳朵
- 鼻子
- 尾巴
- 胸部
- 頸部
- 前驅
- 后驅 |
- 適合人群
-
整體
屬中小型犬種,體態小巧、肌肉發達、爆發力強、嗅覺靈敏。后肢略高于前肢,后腿彎曲成弓,軀干微向前傾鈄,步態敏捷輕盈。
毛發被毛單片毛、毛質粗短硬朗,觸之扎手。
顏色毛色以鐵銹紅、深棕為常見。
頭部正面觀頭臉呈倒梯形(即“頭似邦”),五官緊驟,臉部多皺。額皺呈“川”字或復“川”字
眼睛上眼瞼肥厚附眉痣,眼眶突出、眼神陰森,面帶煞氣
耳朵耳薄直立,其廓呈三角形。
鼻子細砂紋鼻頭漆黑光亮。
尾巴尾部渾圓急速收小,其尾形婉如春筍(俗稱“筍子尾”),左右擺動有力
胸部前胸開闊好像“懷中抱月”,部分獵犬見少量白色胸毛(俗稱“胸花”)。
頸部頸部粗壯有力肌肉明顯
前驅前腿骨量大。正面觀,肩胛自下雙腿呈倒花瓶狀
后驅后肢:后腿略長于前腿。腿骨與脛骨成適當角度,跗關節至足跟與地面垂直且左右平行。后腿整體彎曲,好像彎弓(即“腳似彎弓”)
適合人群適合居住在郊區,需要足夠活動空間。
- 品種介紹
- 物種分布
- 物種起源
- 性格特點
- 生活習性
- 生理指標
- 寵物疾病
- 優缺點
-
川東獵犬又稱鄰水狗,起源于四川東部、川渝交界處。性特別向,勇敢有攻擊性,這跟本身的獵犬背景吻合,對主人極度忠誠。60年代數量不斷減少,直至70年代才被加以保護,并成功地繁殖起來。屬于中華猛犬。
四川東部地區-鄰水縣
該犬種原產于川東地區多山(俗稱“三山兩槽”)的鄰水縣。該犬種具有狩獵、斗犬、觀賞、看家護院四大功能,為鄰水所獨有,后傳于一山之隔的合川、廣安、華鎣(此前屬于岳池)甚至重慶等地,但在鄰水未引起重視,也沒有保護開發意識,命名權被冠之外名。
明末清初,四川經歷了長達40余年的戰爭,加上瘟疫流行,人口銳減。鄰水當時是十里無人,百里無煙,為避戰亂,幸存者紛紛外遷,到清康熙初年,全縣共有居民百余戶。自明崇禎十七年,(公元1644年)到清順治十七年(公元1660年)鄰水縣竟無知縣 (相當于今縣長職)。當時鄰水全境是滿目荒蕪、群獸出沒?,F在的縣城郊外那經常常有老虎傷人。八耳、復盛等到
外山川東獵犬
外山川東獵犬
地野貓、野雞成群,古石永等地野豬猴子遍及,為防野獸傷人,不少移民將房屋建于石砌高臺之上。清末民初世道變遷,匪患層出不窮,至今仍遺留有不少寨子遺址,均是當年防備匪患所建。上述各種,促成了鄰水本地居民馴化土狗看家,帶狗打獵除去野物東西(土語,指野生動物,尤指極易傷人的虎豹狼等),防止匪患搶掠,于是就馴化出攆山體力、耐力、戰斗力、嗅覺、忠誠度極強的攆山狗,根據產地原則,當呼鄰水狗。解放前主要用于大戶人家看守宅院和山區農家 打獵活動。解放后,主要是獵人飼養,平壩地區被其他品種的狗沖擊,數量急劇稀少,只有山區獵戶家擁有。90年代初,該犬種玩賞家周光、李昌利、姜生明等到原產地作了大量的考證,確認了這一犬種,只是其體型大小、毛色因地理差別而略顯不同。該犬種當時沒有一個規范的稱呼,就連本地人也不知是什么犬種。為了開發我國犬種資源,周光先生科學而簡明地根據產地和主要功能起名為川東獵犬。并于1994年在中國養犬》雜志第二期中推薦川東獵犬。重慶直轄后“川東”這個地名詞較為廣義,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古老而珍貴的犬種,2000年4月經重慶市寵物協會研究決定更名為”重慶犬”(鄰水與重慶山水相連)。據考古學家考證,該犬服務于人類最少有2000年歷史。多年來,在重慶地區(應包括鄰水區域)發掘的漢代墓群中,發現大量形似該犬的陶俑,墓門中的守護神也有該犬的圖形模樣。因而可知,在2000多年前川東犬已深受大家的寵愛。在有一段時期,因為社會和環境的變遷,川東犬的數目不斷減少,成為瀕臨滅絕的犬種,其純度越來越受到雜狗的影響,迫切需要有識之士繁育、推行一直以來,川東犬在民間被用作護院和打獵之用,因此其機警、
勇敢、沉穩、自信、直率、忠誠的性情得以延續至今。川東犬具有很強的領地觀念,對陌生人會保存一定的警惕性。該犬性特別向,勇敢有攻擊性,這跟本身的獵犬背景吻合,對主人極度忠誠,對陌生人強烈的敵意。
體形:中小型犬(分內山犬、外山犬)
身高:(內山犬)30厘米--40厘米
(外山犬)35厘米--60厘米
體重:(內山犬)8公斤--15公斤
(外山犬)16公斤--30公斤
壽命: 10年 -- 14年
每窩產子:(內山犬) 3只左右
(外山犬) 4只左右遺傳?。?/b>無已知遺傳問題
常見疾?。?/b>暫無其機警、勇敢、沉穩、自信、直率、忠誠的性情得以延續至今。川東犬具有很強的領地觀念,對陌生人會保存一定的警惕性
- 用途相似品種(對比)
- 指標相似品種(對比)